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萬隆市,一列高鐵動車組正在雅萬高鐵試驗段進行熱滑試驗(2022年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培養攝)
打開近一個月來中國元首外交日程表,新時代中國處理與世界關系的行動邏輯、價值遵循愈發清晰。
共產黨人敢于做夢,更敢于圓夢。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他感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p>
發展為了什么?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發展?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何特征?習近平主席的判斷切中肯綮——這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治理嚴重缺失,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疊加,人類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個“堅持”:“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要堅持普惠包容,實現互利共贏”“要堅持開放區域合作,共促亞太繁榮”?!伴_放”“包容”“多邊主義”,中國理念中的這些關鍵詞,得到與會者廣泛認同。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亮明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堅定決心,提出完善全球生態治理的重要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