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朝陽灑在蒼翠的松柏和滿是金色葉子的銀杏樹上,在黃土地的蒼茫遼闊間彰顯出歷史的厚重。
“有的地方市縣衛健局、應急局、政府辦、縣委辦、婦聯、教育局、農業農村局等都各自制作一份或幾份表格,要求基層干部填寫并迅速上報,這些表格的內容其實相差無幾,但沒有一個文件、一個部門幫鄉鎮解決急需的哪怕一個口罩、一瓶消毒水的問題”!
——催生了領導方式方法轉變和工作機制創新。
在楊家嶺窯洞的一方小桌,毛澤東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斯特朗后來寫道:“黨的負責干部,住在寒冷的窯洞,憑借微弱的燈火,長時間地工作,那里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有物質享受,但是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p>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并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從構建中印尼、中泰等雙邊命運共同體,到打造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中國堅持胸懷天下,順大勢、行大義、謀大同,不斷拓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和實踐路徑,矢志不渝將這一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薄啊参2毁E其志,險易不革其心?!祟悮v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薄案鲊鴳撚幸蕴煜聻榧喝蔚膿斁?,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人類發展何去何從的關鍵當口,中國高舉起團結合作的大旗,展現出勇毅篤行的氣魄,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應對全球性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這是回應時代之問的中國擔當。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重要出兵國、經濟全球化的堅定倡導者、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始終站在國際抗疫合作的“第一方陣”……在中國身上,世界看到了“大國的樣子”。從雁棲湖畔到西子湖畔,從聯合國講臺到達沃斯小鎮,從亞洲文明盛會到全球性政黨峰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起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