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跨越歷史的對話,也是面向未來的宣示。
曾幾何時,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中,東方被視為“邊緣”的存在。有學者甚至認為,作為距離西方國家最遠的一個傳統大國,中國是“最后一塊獲得現代化的區域”。斗轉星移,潮落潮起。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故事深刻改寫著舊有的東方敘事。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全會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將這3份文件提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審查和審議。習近平就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王滬寧就《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中國維和部隊營區,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在受勛后通過觀禮臺(2022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宗亞攝
在世界發展新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向何處去”這一“元問題”打開了新的思考視角,擘畫了新的愿景。這份中國方略,閃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光芒,繼承了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彰顯出國際主義的崇高追求。它超越一國一域的狹隘視角、傳統現實主義的理論窠臼,超越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沖突的陳舊觀念,以系統觀念、辯證思維看待“自我”與“他者”、“多元”與“一體”的關系,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懷思考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1995年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全球治理委員會”發布《天涯成比鄰》報告,闡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2015年10月,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歸來的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明確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不同于“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的新選擇。有學者這樣評價中國從“后來者”到“引領者”的角色位移:“中國不再僅僅被動地接受全球化及其規則,而成了全球規則的構筑者與塑造者?!?/p>
“在組織上,黨形成了一支高舉毛澤東旗幟的久經考驗的政治家集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