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開放融通把準亞太發展航向
2022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電話調查結果顯示,83.8%的社會公眾對所在地方和單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情況表示滿意,75.6%的社會公眾認為基層減負政策取得較好成效。
“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痹诔?、伊核、敘利亞等熱點問題上,國際社會見證了秉持和平性、正當性和建設性原則積極參與解決的中國擔當;阿富汗地區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國際社會看到了主動開展國際協調、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中國行動;烏克蘭危機不斷升級,國際社會聆聽到“拿出政治勇氣,為和平創造空間,為政治解決留有余地”的中國聲音……
在黨內監督執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等方面制定修訂一批黨內法規和政策文件;在整治文山會海、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等方面,自上而下普遍建立起“立賬、嚴管、糾偏、通報”的辦法;在清理規范政務APP、涉及城市評選評比表彰的創建活動以及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等方面探索建立準入制和動態調整制度……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既確保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又為更有成效的整治開辟路徑。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才能基業常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黨,才能無堅不摧。百年櫛風沐雨、淬火成鋼,特別是新時代10年革命性鍛造,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
這是世界各國共享的中國機遇。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平均每分鐘有7300多萬元人民幣的貨物在中國與世界間進出,平均每天有40多列火車在中國與200個歐洲城市間穿梭。從更短的負面清單到更優的營商環境,從共建“一帶一路”到國家級“展會矩陣”,從門類齊全的“世界工廠”到商機無限的“世界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