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遼沈戰役在錦州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建于1958年的遼沈戰役紀念館,60多年來接待了數千萬參觀者。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為民服務、創新服務模式,讓人民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是社區工作者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愿。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復興文庫》的展柜前,人們駐足良久,仔細觀看這部剛剛出版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
印度經濟學家穆罕默德·薩基卜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深化各國合作的倡議,是國際社會渡過難關的唯一可行途徑。巴西瓦加斯基金會教授埃萬德羅·卡瓦略贊賞中國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尋求所有經濟體合作的努力,認為這是中國方案得到其他新興國家和二十國集團成員支持的“密碼”。
為歡迎習近平主席來訪,泰方成立接待委員會,巴育總理任命副總理兼外長敦擔任委員會主席,文化部部長伊提蓬為陪同團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閉幕后,巴育總理立即轉場總理府,在那里迎候中國貴賓。椰影婆娑,芳草茵茵,紅色長毯從總理府庭院入口一直鋪展至進門臺階,三軍儀仗隊整齊列隊行注目禮,中泰兩國國旗迎風招展,氣氛熱烈莊重。
著力描繪民心“和暖”新圖景
從大街小巷傳唱《我和我的祖國》的老歌金曲,到隆重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全民振奮,從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的上下同心,到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無悔逆行,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莊嚴承諾,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豪邁誓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終指引著夢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