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p>
石拔三在家中火塘邊烤火(2022年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格攝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外貿商人,到雄安新區的建筑工人;從選擇到“北上廣”打拼的農村娃,到扎根邊遠艱苦地區的工作隊;從謳歌偉大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到鑄魂三尺講臺的人民教師,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澎湃在追夢人的胸膛。
走進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麥穗看灌漿,對老鄉笑道“我們都是種莊稼出身”;來到湖南湘西的柚子林,熟練地幫村民摘下柚子;深入甘肅八步沙林場,拿起一把開溝犁,同林場職工一起挖起來……
“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后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斗場?!薄叭魏胃恪吕鋺稹膱D謀,人民不會答應,時代不會允許!”“阻滯甚至拆解亞太地區長期形成的產業鏈供應鏈,只會使亞太經濟合作走入‘死胡同’?!薄痪渚鋾r代箴言切中肯綮、發人深省,被全球媒體敏銳捕捉,爭相報道。
亞洲開發銀行代表從中捕捉到與中國攜手推進區域脫貧減貧的合作機遇;智利學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可持續的全球發展觀,對發展中國家是“非常有益的借鑒”;一位泰國外交官說,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中國與世界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這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的建設現場(2022年10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