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
在大航海時代所開啟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關于現代化道路、文明形態多樣性與單一性的思辨從未停止。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的結束將這一思想爭鳴再次推向了高潮。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宣稱,歷史將“終結”于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他的老師塞繆爾·亨廷頓則表達了對不同文明走向沖突對抗的擔憂。無論是“歷史終結”還是“文明沖突”,西方世界對國際秩序的構想都沒有跳出或“西方化”或東西對抗的思維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細致端詳,深入思考“窯洞對”提出的歷史之問。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從重癥病房爭分奪秒地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地排查;從工廠車間加班加點地生產,到科研實驗室夜以繼日地攻關,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在一線奮戰中展現出過硬作風和良好精神狀態。
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一家食用菌培育作坊,作坊主人埃馬紐埃爾·阿希馬納檢查菌袋(2020年9月9日攝)。中國福建農林大學的菌草專家2006年來到盧旺達開始菌草技術合作項目,在當地示范和推廣菌草技術。新華社發(西里爾·恩德格亞攝)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國際關系專家穆哈迪·蘇吉奧諾說,期待中國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推動與會各方聚焦共同利益,討論并形成惠及發展中國家和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良策。
中共中央辦公廳連續印發文件,部署解決文山會海、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問題,明確提出“基層減負年”等,對為基層減負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安排。